1月3日,阿里巴巴集團揭露2016年繳稅238億元,帶動平台繳稅超2,000億元。過去十年,不計成本投入研發的雲端運算平台,已成為全球三大雲端服務供應商之一。這一系列數位發布,間接回應了近期關於虛擬與實體經濟的爭論: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已不分彼此,新技術、新動能正成為新實體經濟的創新負擔。.
中國製造迎接科技浪潮
世界正在習慣網路接管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工智慧、無人駕駛、虛擬實境、無人機這些似乎離我們印像中的勞力密集產業越來越遠,但一個製造工廠能不能具體運用這些酷炫的黑科技?良品率每提升千分之一,就能節省數百萬的生產成本。 “生產矽片的協鑫光伏,正在用酷炫的黑科技提升利潤。”.
機器壞一塊,我們就要額外付出成本。 「透過分析切片設備返回的數據,協鑫光伏在同類企業中率先提升了良率。這與國際巨頭的思路一致,而GE也在分析引擎返回的海量數據,以監控和優化生產流程,從而實現利潤率的提升。“.
來到徐工的工廠,彷彿與德國描繪的工業4.0藍圖一模一樣。機械手臂精準快速地執行程式設定的指令,裝置上安裝的感測器將即時資料傳輸到後台,計算平台對歷史資料和即時資料進行分析,修正生產程式的輸出。.
數據和計算正在解決製造業的關鍵問題,但由於沒有設定高昂的資本門檻,無論大小作坊似乎都受益於技術創新的普惠效益。舟山漁場的漁民也開始綜合分析漁業、洋流、氣像等數據,並依賴數據分析結果,在傳統經驗的基礎上規劃捕撈路線。.
有趣的是,這些大大小小的工廠都利用了網路所產生的科技成果。阿里巴巴搭建了中國最大的雲端運算平台,支撐其海量電商平台,成為中國製造業轉型的基石。這是因為工廠終於可以「盡快」獲得存取運算設備資料的能力,而這樣的運算能力並不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
阿里巴巴自主研發的超大規模通用計算作業系統“飛天”,可以將全球數百萬台伺服器連接成一台超級計算機,透過線上公共服務的方式向社會提供算力。.
這也是德國工業4.0模式的基礎。根據波士頓顧問公司2016年發布的報告,中國作為世界製造業中心,將成為工業4.0中透過雲端運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提升製造業效率的關鍵。.
如果給這一趨勢賦予市場價值,波士頓顧問集團認為這將是一筆價值6兆元的大生意。 “基於雲端運算為社會帶來的強大算力,人工智慧將為中國製造業帶來25%的生產效率提升。”
用「新實體經濟」來定義「軟」與「硬」的結合“
珠三角的小工廠或許對網路產業理解更深,因為他們正在經歷一場巨大的「自動化革命」。機器人被用來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生產出更優質的產品。不斷上漲的勞動成本也成為推動工廠技術進步的一線曙光。.
感測器也像機器人一樣受歡迎。珠三角的小型工廠也開始效仿GE等跨國公司,在機械手臂上安裝十個大小不一的感測器,收集生產過程中所有有用的數據。由於資料的儲存和運算成本已不再是大型工廠能夠承受的,工廠老闆只需敲敲計算器就能知道,他們不再需要花費巨額成本,僱傭運維人員,仍然可以使用新聞裡提到的大數據和雲端運算。.
源自互聯網的雲端運算技術無疑為製造業的技術升級提供了新的思路。將業界已經梳理好的最佳實踐、已實施的解決方案轉化為綜合解決方案,讓工廠主能夠以更簡單透明的方式選擇採用雲端部署方式,更快地實施,並減輕資金壓力。.
GE的引擎有幾十個感測器,但不是用來加感測器的,是用來收集資料的。引擎可以說是實體經濟,但加的資料不能算是虛擬經濟。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先前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達過類似的觀點。.
利用網路誕生的雲端運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為生產「硬體」的企業增強「軟體」實力,形成我國新的實體經濟。.


發佈留言